國外業務遇到假詢盤,業務員如何判別?

國外業務員最崩潰的事,發現自己辛苦談下來的客戶,竟然是個騙子! 國外業務員要談成一筆訂單是非常耗費人力與精力的事,從一開始的拓客→獲得目標客戶詢盤→雙方進行溝通交流→雙方達成一致→客戶下單,一來一往耗費三個月至六個月的努力和精力,遇到騙子就會讓所有的努力前功盡棄。 所以,國外業務員在收到買家詢盤或郵件的時候,不要急著回覆客戶,了解客戶類型與做好背景調查比急著回覆能事半功倍。讓外貿成交更簡單,這2步一定不能忘!
一、客戶類型
客戶詢盤有以下幾種情況,針對不同客戶要有相應的判斷:
1.潛在客戶
特點
一般信息比較全面:有公司名稱.電話.傳真.地址.郵件.聯絡人
詢問相關問題與金額,從問題的專業度來評估,這類客戶是您的潛在客戶
這類客戶需要長期跟進、耐心與專業的回答,培養他與您做生意的信心。
2.有意採購
特點
目標明確:品名.要貨數量.交貨條款
信息全面:公司名稱.電話.傳真.地址.郵件.聯絡人
提問專業:問題詳細.郵件簡明扼要
對於這類詢盤我們要高度關注、及時、與專業的回答是達成交易的關鍵。在報價上需要謹慎,不能隨意報高價、報價單要詳細與不能有錯誤。
3.無明確目標
特點:
透過B2B平台轉發的詢盤,查詢品種較多目標不明確,一般詢問就是價格表。
這類型的詢盤,我們要學會過濾客戶。國外業務員可以主動出擊,詢問客戶更多資訊,如果對方不願意回覆,那就沒有必要繼續溝通。
4. 收集信息
特點:
多次溝通後就會來購買樣品,卻永遠不會成為公司的客戶,相反的有可能會成為公司的競爭對手。
郵件回覆要有尺度,若是要收集信息地要設法委婉拒絕,我們回覆時可以問對方要這些資料做什麼,反過來問他。
5.競爭對手
很多競爭對手會裝扮成外國客戶來刺探價格與交易內容…等,詢盤很專業很難分辨。要對有較大可能性的詢盤進行客戶背景調查,避免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後去接待了一位騙子。
6.索取樣品
多是非洲、印度與中東地區的客戶要索取免費樣品。多次溝通後發現對價格與質量…等並不關心,關心的只是要送他樣品。我們就堅持讓他付樣品費和郵資,這樣他就杳無音信了。
二、背景調查
國外業務員在收到詢盤後,首先要進行客戶背景調查,了解客戶的背景、真實採購能力、需求、經營模式與受眾群體,對後續的跟進非常有益。如何去掌握這些信息呢?以下5種對客戶進行背景調查的方式,會更加多方面了解客戶。
1.網站初步了解
通過客戶提供的官方網站,先研究並且整理簡介與產品重要的信息,客戶在做的產品,規模與產品類型有哪些。
2.外貿池
使用地圖搜索,可以獲取到有效的公司資訊,例如:客戶的公司名稱、網址、信箱、貿易資訊、經營類型、公司實景、聯繫電話、企業地址與社群資訊…等資訊,由此可以綜合分析判斷客戶的實力。
3.買家導航
使用搜尋引擎,可以獲取到公司資訊並有過濾技術,例如:客戶的公司名稱、網址、信箱、社群資訊、企業地址、聯繫電話與傳真訊…等資訊,由此可以綜合分析判斷客戶的實力。
4.海關數據
使用海關數據,可以找到客戶的提單資訊、貿易夥伴、趨勢概述、港口統計、貿易區域…等,常用參數的查詢。數據查詢就可了解到客戶近期的貿易狀況。
5.社群平台
很多公司會在社群平台上進行品牌與產品推廣,國外業務員也能透過社群平台,進一步了解客戶的公司規模、產品類型與服務內容,也能獲取到客戶本人更多的個人資訊。例如:通過Linkedin,可以了解客戶平時的動態、工作經歷與教育程度…等,能更了解地跟進客戶。
隔著網路做生意是時代的變化,但不少國外不法分子也會利用線上拓客的漏洞,設置騙局,特別是國外業務新手,在每一個步驟環節都要更小心謹慎。